敌在君侧评论尸的不定期更新 前段时间参加了一个某自媒体的闭门交流,会上的人可以算是数码自媒体的半壁江山。我不能说都有谁,但是反正一篇稿子阅读量都是大几万一个月出一两篇十万加的。 当天刚好有个事情,是不知道哪家野鸡自媒体放出来一个消息说「小米最新估值 1400 亿」,话题瞬间跳跃到了小米的身上,一时间黑料与八卦纵横,私货与公怨齐飞。 有人说这个消息是小米自己放出来的,有人爆料小米融资的真实状况,有关于供应链的,还有关于前段时间和网易严选打架的那个米家毛巾的…… 这些,我都不写,因为我都没证实过,而且和本文的标题没有关系。 但是,为什么媒体会同仇敌忾的黑小米,这个话题,我还是有些确实发生过但圈子外不知道的故事可以讲的。 这三个故事的主角分别是三家科技媒体,某嗅、某 West 和某范儿的故事,而故事矛盾的另一方,都是小米公关——记住了,不是小米。 1 先说说中国最知名的互联网商业媒体某嗅和小米的故事。 我前两天给某 West 供稿的时候,提了一句小米官方在发布会结束的第一天,就在微博上晒了「首批科技媒体对 MIX 2 一致好评」的九宫格。 手机厂商邀请科技媒体来发布会,然后对重点媒体提前或 0day 送一些评测样机,这已经算是行业显规则而不是 PY 关系了。 一般来说,媒体也都会给面子——只要你给了送测机,第一篇出来的稿子都不会太差。 今年上半年小米6发布会,不在这个第一批送测媒体里的某嗅自己抢了一台小米6来做评测。 发布会几天后某嗅做好了评测文章,当天发了网站。理应在第二天早上的微信头条发。 但这篇稿子被小米的公关按住了…… 是因为某嗅像某 West 一样黑力全开了?啧,那还值得讲故事么? 某嗅这是一篇基本都是在夸的稿子,而故事的高潮是小米公关给出不让发的理由:
这篇内文对标题的回答是:“是,还在。” 经过多方的验证,这位令小米公关惧怕的高管应该单名一个「军」字,但不姓雷。 他在小米内部的本职工作负责产品,从未在公开场合露面,却是这两年雷军面前的大红人。 有意思的是这位高管并不负责市场营销,但自诩对市场营销颇有建树。近年来小米与各家媒体和自媒体的紧张气氛大多出自这位之手,公关口的底层苦不堪言。 某嗅的一位三天两头被有关部门撤稿的头条流量担当也是米粉,听说这件事之后气的不行。这都忍住了没写黑稿怼,真的是爱。 你要是不太信,那就再说一个表面也能看的出来得: 前两天刷爆朋友圈的腾讯深网稿件《小米重生故事》,在大众、媒体圈和公关圈看来都是一篇对小米形象极为正面的深度报道。 一般的 PR 要是能和媒体勾兑出这样的好文章,那真是要高兴得睡不着觉,年底也要多发奖金。 但小米微博上的营销矩阵包括各类橙 V 员工都没有转发了这篇文章,非常不像小米一贯的作风。 其实这篇文章在小米内部的「评价不高」甚至「有些负面」,而究其原因是: 腾讯记者挖了几个小米自己不想说的料,夸的跑偏了。 2 第二个故事是某 West 了,近期某 West 黑小米黑的丧心病狂,这背后也不是没有理由的。 2015 年下半年-2016 年上半年,是公认的小米失落的一年,固有大众对性价比概念疲劳、换机周期还没到、业务方向转型(大力推进米家)等因素的困扰。 但小米的负向营销和公关水平功不可没。 在上文那位高管做好本职工作后的辛勤跨界指导下,小米对媒体的态度已经从初创时的「说小米不好的媒体拉黑」发展成了「夸得不对也要拉黑」。 到 2016 年的时候,其实已经没有多少媒体不在小米自己的 PR 黑名单里了。 黑名单是双向的,你不邀请媒体,媒体自然也懒得去帖冷屁股。小米去年的第一场发布会(米5)在微博、微信和今日头条里可以用「鸦雀无声」来形容。 到了去年小米 MIX 发布会之前,小米市场 VP、董事长特别助理魏某亲自挂帅拜访了所有你能说得上名字的数码媒体。 在不提钱的情况下,这可能是小米官方和媒体之间态度最诚恳的一次交流,某 West 自然也是这其中之一。 伸手不打笑脸人,没有一个媒体愿意真的与厂商大动干戈。所以你能够看到,在今年小米 MIX 2 的发布会上某页 Keynote 里,还挂着某 West 去年夸奖 MIX 1 的文章。 这也是 MIX 1 如此一台完全牺牲实用性的机器,在首发之后的两个月里竟然没有一家媒体从「实用性」角度去分析——因为所有媒体都被打了招呼;而普通用户在货源不足的情况下又很难抢到真机。 然后呢? 然后就是那些在今年的 Mi6 发布之后夸得不够猛、姿势不够官方、偶尔写其它稿子吐槽了小米(红线是一切负面不能写)的媒体,年底都没收到 MIX 2 发布会的邀请啦~ 嗯,某 West 又是其中的一个。 3 第三个故事和某范儿有关,同时这个故事也不得不提到小米内部一位多年以来有口皆碑的公关中层黄某中老师。 科技媒体的常客都知道,某范儿是这个圈子里最和气的一家媒体。在某范儿,你几乎看不到任何一个厂家的负面,能发稿的全都是朋友。 某范儿的客观性体现在对不同厂商的褒奖程度不一上——以苹果为夸赞极大值,其它厂商根据实际水平褒奖程度递减。 即便没有投放、体验机,只要编辑拿到了机器都会夸,实在夸不下去就不写了。 但小米的公关水平就是高到一度就是和这样友善的媒体产生冲突,原因是小米 2016 年初的旗舰写的比较平,没有「每个点都夸」。 某范儿也在小米「修复关系」之旅的名单里,之后某范儿发过一个当季几家旗舰机的拍照横屏,难为某范儿的编辑这篇稿子所有露出厂商都被夸了,各自夸的角度不一样。 微信发出去没一会儿,黄某中老师找到这位编辑说(大意如此):
言下之意还透露了「为什么这个横评没有分出个三六九等,然后把小米放到第一位」的意思。 黄某中老师早年科技媒体记者出身,深谙科技媒体里那些「门门道道」。 无论是新入行的愣头青还是玩数码几十年的老编辑,都时常受到黄老师言传身教的写作指导——不按官方的夸,报道出现了偏差怎么办。 可以说是身在公关营,心系媒体业的良心前辈了。 这位刚投入媒体行业不久的小同志当时真的以为对方是在指点自己的业务,听得得一愣一愣地。 后来……还有什么后来,这位作者说:「后来,我就不写小米咯。」 4 总结下来,小米对待媒体的态度通常只有两种。
无论哪一种,都是把媒体自身的价值降到 0,当作公司内部的文案来用。 你问这种态度行不行?我觉得当然是可以的。 比如苹果对待媒体就一直是这个态度。 在苹果越来越重视中国市场的今天,贵圈还是很多科技媒体都是收不到苹果发布会邀请函,原因之一就是曾经贪图一时流量发了苹果发布会和新品的各种吐槽。 但小米毕竟不是苹果,在产品、营销、在企业文化、在发布会脚本和 Keynote 上,扎眼的问题一茬接一茬。 光在某 West 开年中会集体停火的上个周末(毕竟怼小米没钱拿,根本不想加班),小米就连着因为歧视日语专业和蹭库克微博热评连着搞了两个大新闻。 前者还上了日媒首页,非常「民族骄傲」。 我在媒体这个行业满打满算只有 5 年,其中还有 4 年时间半只脚跨在投资行业里。 但是以我浅薄的见识已经发现了一个规律:一个媒体如果能夸得下去小米,大多是还没和小米公关有过接触过。 一旦被小米官方请去,或者是被小米投放——反正,只要和小米的公关打过交道。不写小米黑稿真的是像 SNH48 唱《逐梦演艺圈》一样痛苦。 挑明了说,所有中国科技媒体和国产厂商都有 PY 关系。但小米是少数那种他给了钱你都不想帮他写稿的公司。 对于失落的 2016,我猜小米内部有几种假设,比如产品线确实在调整,高通确实不给力,精力确实在米家,竞品确实在迅猛发展。 但是其实如果真的是产品出了问题,那市场的反应应该是延后的,即「卧槽,我买的这个牌子是垃圾,我下次再也不买这个牌子了」。 这完全不能解释,为什么小米会在 2016 年突然暴跌。 微博上有另外一种说法很有意思,小米下滑的那一年是乐视手机爆发的一年。在乐视供应链出现问题之前,乐视的财报显示它卖了 2400 万台手机,与小米的下滑势头可以说是互补。 为什么小米用户要去买乐视? 原因很简单啊,小米 2016 年在试着摘掉性价比的帽子,而乐视捡起来就扣自己脑袋上,还要真·亏本卖机。 小米最铁粉的那一部分「性价比发烧粉」就倒戈了。 而小米一直的假想敌华为的公关水平比小米高出不止一个 Level。 从华为这一波崛起的迹象也可以看的出来——大众对华为的印象从来都不是「产品好」而是「牌子好」。 在有「优质读者的媒体」里策划「麒麟芯片的技术指标」,帮着记者约高管、设计师、科学家、聊产品细节…… 在「能冲销量的低质媒体」里花大钱投放「沸腾系文章」,从来不回应沸腾系文章里的那些低级错误…… 天天拳打苹果,脚踢三星的华为,其实比谁都清楚自己几斤几两。 而小米却并不一定知道,在广袤的现实世界里,OV、华为的品牌形象一直优于小米。 我的米粉好友辩态(写了「我想买一台 5000 元的小米手机」那个人,开小米 MIX 一代发布会的时候被雷军感动哭了,然后没买),始终不相信这一点。 直到他去考驾照,和他排同一个训练车月薪 3000 多的一个「厂妹」用着音乐手机 diss 了他: 「我觉得小米太屌丝了。」 雷总可能不知道这是为什么吧?多在市场部逛逛就知道了。 利益相关:米家设备大于10,目前给某West供职。 本文禁止任何形式转载,雷总看到了通过可信渠道知会一声就删。 长按二维码关注赤潮 推荐阅读:IT时讯网 (正文已结束) (编辑:喜羊羊) 免责声明及提醒:此文内容为本网所转载企业宣传资讯,该相关信息仅为宣传及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站观点,文章真实性请浏览者慎重核实!任何投资加盟均有风险,提醒广大民众投资需谨慎! |